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资讯工业设备正文

节能环保合作已成中日经贸的排头兵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5-12-18 浏览次数:71
  节能环保综合论坛是中日合作的一个重要平台。在节能环保领域开展合作,对于加强两国经济领域的互惠关系,实现双赢,具有重要意义。日本在高速发展阶段也曾面临污染等问题,日本的应对经验和技术,对中国有很好的借鉴意义。同时中国节能环保领域的广阔前景也为日本企业提供了巨大的市场。
  
  在第六届中日节能环保综合论坛即将召开之际,本报就我国节能环保产业的发展情况、未来的发展前景以及当前中日两国在节能环保领域的合作交流情况等问题采访了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解振华。
  
  中国节能环保产品产业市场潜力巨大
  
  记者:您介绍一下当前我国节能环保事业发展的情况。
  
  解振华: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中国虽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但节能减排的力度世界少有,成效也非常显着。
  
  “十一五”期间,经过全国上下共同努力,我们实现了“十一五”规划纲要确定的节能减排约束性指标。我国以能源消费年均6.6%的增速支撑了国民经济年均11.2%的增速,遏制了能源消耗强度和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大幅上升的势头――
  
  首先,能源消费弹性系数由“十五”时期的1.04下降到0.59,节约能源6.3亿吨标准煤,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提供了有利支撑。
  
  其次,扭转了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加快发展阶段,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和污染物排放量上升的趋势。“十一五”期间,全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的能耗下降了19.1%,全国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的排放总量分别下降了14.29%和12.45%。
  
  第三,促进了结构优化升级,重点行业先进生产能力比重明显提高,大型高效装备得到推广和应用。2010年与2005年相比,电力行业30万千瓦以上火电机组占火电装机容量的比重,由47%上升到71%。钢铁行业1000立方米以上的大型高炉的比重,由21%上升到52%。
  
  第四,推动了技术进步,重点行业主要产品单位能耗均有较大幅度下降,能效整体水平得到提高。2010年与2005年相比,火电供电煤耗由每千瓦时370克降到335克,下降了9.5%。吨钢综合能耗,由694千克标准煤降到605千克标准煤,下降了12.8%。
  
  第五,环境质量有所改善。根据113个环保重点城市的空气质量监测,2010年达到二级标准以上的城市比例由2005年的42.5%上升到72.6%。
  
  第六,中国应对气侯变化做出了重要贡献。“十一五”期间节能6.3亿吨标准煤,减排二氧化碳14.6亿吨,体现了负责任的大国形象。
  
  记者:节能环保产业是我国当前实现产业升级的重要抓手之一,它也是走绿色低碳发展之路的基础。请展望一下我国节能环保相关产业的发展前景。
  
  解振华:发展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绿色经济,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大趋势。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当中,不少发达国家提出了绿色新政,也投入了巨大的资金来支持节能环保和新能源等新兴产业,抢占未来发展的制高点。节能环保产业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其产业链长、受关注度大、吸纳就业强,对经济增长拉动作用明显,既是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新的增长点,也是走绿色低碳发展之路的基础。
  
  中国节能环保产品产业市场广阔、潜力巨大。它包括了节能产业、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和环保产业。涉及节能环保技术与装备,节能产品和服务等。初步的预测,到2015年,我国节能环保产业的总产值将达到4万亿元以上。吸纳就业人口4200万人。“十一五”期间,我国节能环保产业吸纳了2800万人的就业,总产值已经达到了1.6万多亿元。
  
  我们国家把节能环保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并制定相应的政策,鼓励其发展。而且,“十二五”是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已成为中国发展的重要政策导向,这也为节能环保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我国“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到2015年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比2010年降低16%、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10年降低17%、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比重达到11.4%等约束性指标,并提出了经济增速预期目标7%,资源产出率提高15%以及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的政策导向。这充分表明了中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加快推进绿色低碳发展的决心。为落实《纲要》提出的目标任务,我国将从强化目标责任、优化产业结构、优化能源结构、实施重点工程、加强节能低碳管理、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快低碳技术研发应用、完善相关经济政策、理顺资源性产品价格关系、扎实推进低碳试点、健全相关体制机制等十方面,推进绿色低碳发展。
  
  为境内境外企业参与竞争营造良好的政策和市场环境
  
  记者:请您介绍一下您对日本节能环保事业发展的整体看法。
  
  解振华:日本是目前节能环保产业发展最具代表性的国家之一。日本不仅有着世界领先的节能环保技术,还有运行多年的节能环保技术输出的经验。迄今为止,日本通过ODA方式出口此类相关技术,已成为对世界节能环保领域贡献最多的国家之一。
  
  日本环保产业在洁净产品设计和生产方面发展迅速,如绿色汽车和运输设备生产居世界前列,节能产品和生物技术也是日本环保产业集中发展的对象。此外,日本在再生资源产业方面的发展也一直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已经建立起比较成熟的废旧物资回收网络和交易市场。机械装备再制造产业方面,日本很多的企业也具有世界领先的竞争力。
  
  另外,日本在节能环保产业的体系和制度设计等方面也值得我们借鉴。日本很早就建立起完备的环保立法体系并严格执行,实施激励性的产业技术政策。从实施效果看,日本的整体政策措施激发了企业对节能、再循环设备设施和产品的开发投资,增加了企业发展环保产业的积极性。
  
  记者:节能环保和气候变化是当前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特别是金融危机爆发后,许多国家都把节能环保、新能源产业作为摆脱经济困境的新举措和推动经济发展的新引擎。通过和别的国家的合作,对我国节能环保这一新引擎的实现有哪些现实的作用和意义?
  
  解振华:经过多年的努力,中国节能减排工作既积累了经验,但也发现了一些新问题。作为仍处在工业化中期阶段的发展中大国,如何以节能减排为抓手,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实现结构升级,还有许多深层次的体制机制问题需要解决。借鉴和学习世界上节能减排的先进国家许多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有利于促进我国节能环保产业的健康发展。
  
  目前,中国已陆续与欧盟、日本、美国、韩国等国家和地区开展节能环保项目、节能人员培训及循环经济等方面的国际合作。比如,在中美战略经济对话机制下,与美国成立了能效工作组。美国的英福特、荷兰的飞利浦等国际节能巨头也陆续进入中国,展开了各种节能环保项目。再如,与日本之间的合作,仅仅在中日节能环保综合论坛这一平台合作上,前五届中日双方就签订了120个项目的合作,本届还会有50多个项目签约。
  
  目前,我国已经将绿色产业和节能环保产业作为吸收和利用外资的重点领域。一方面我们要继续引导国内企业通过与外资合作,尽快提升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原始创新能力、集成创新能力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支持国内企业与境外企业联合研发共性关键技术、开发新产品以及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从而推动我国节能环保产业的发展。另一方面我们还要为国内企业与境外企业的发展和竞争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和市场环境。一是加快重点工程实施和能力建设,形成对节能环保产业最直接、有效的需求。二是完善政策体系、健全激励机制。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理顺煤、电、油、气、水、矿产等资源产品价格关系。对能源消耗超过国家和地区规定的单位产品能耗(电耗)限额标准的企业和产品,实行惩罚性电价。严格落实脱硫电价,研究制定燃煤电厂烟气脱销电价政策。进一步完善污水处理费政策,研究将污泥处理费用逐步纳入污水处理成本问题。改革垃圾处理收费方式,加大征收力度,降低征收成本。三是加强对节能环保项目的财政支持和税收优惠。突出科技创新。在提高能效、煤炭清洁利用、污染治理等领域,攻克一批关键和共性技术,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产业化示范和先进成熟技术的推广应用,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四是完善服务体系,优化市场环境。推广合同能源管理机制,鼓励BOT等多种建设运营模式,完善准入标准,为企业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与日合作是互补,定能结出丰硕成果
  
  记者:在与其他国家的节能环保领域的国际交流中,请您阐述一下中日节能环保综合论坛在其中的地位和意义。
  
  解振华:中国在步入高速增长的发展道路后,在能源和环境保护方面面临的压力也越来越大。因此,中国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将节能环保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为此将积极加强国家合作,引进海外技术。中日两国在环保技术和市场方面的互补性很强,“节能环保”合作是中日双方目前面临的最现实需求。日本在节能环保领域的先进技术和中国在这方面的广阔市场为两国经贸合作创造出最佳的合作空间,能够结出最丰硕的成果。
  
  自2006年5月中日两国创办节能环保综合论坛以来,每年在中日两国轮流举办。期间即使发生了干扰的因素,但“论坛”从未中断过,两国都共同地把节能环保合作向务实发展。可以说,节能环保合作已成为了中日经贸合作的排头兵。
  
  “节能环保”合作还是两国政府的共识。至今人们看到,不论是日本前首相福田康夫访华,还是胡锦涛主席访日,再加上温家宝总理的“融冰之旅”,“环保能源”合作,特别是绿色节能环保合作都是两国高层会晤所达成的共识和声明中的要点之一。正是有了高层之间的共识,为中日两国节能环保合作开通了极为顺畅的合作渠道。
  
  中国经济导报:除了“中日环保论坛”这样的模式之外,我国还采取了哪些措施政策来促进中日双方在节能环保领域的合作交流?
  
  解振华:一是完善对话机制,增进沟通互信。双方要在首脑会晤、经济高层对话、气候变化政策对话、中日节能环保综合论坛等框架下积极开展节能环保对话,推动对话的机制化、经常化、多方面和多层次。
  
  二是创造良好环境,推动务实合作。双方已签署了推动环境能源领域合作的联合公报、继续加强节能环保领域合作的备忘录,要采取切实措施,全面落实,取得实质性进展。要办好节能环保论坛,深化企业务实合作。加大节能环保示范项目推动力度,加快推进重大节能工程、垃圾焚烧发电、污水污泥处理、循环经济、绿色建筑、新能源汽车等项目的实施。欢迎日方通过投资、联合研发、技术交流、人员培训等多种方式参与中国节能环保产业发展。
  
  三是深化双边合作,共同应对挑战。在应对气候变化和环境、能源等全球性挑战中共同发挥积极作用。
  
  前五届中日节能环保综合论坛简要情况
  
  第一届论坛于2006年5月在日本东京举行。论坛包括大会、专题论坛、考察三部分。我国商务部部长薄熙来、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姜伟新、驻日大使王毅,日方经产省大臣二阶俊博、环境大臣小池百合子、日中经济协会会长千速晃分别在大会上发表了演讲。时任日自民党干事长并即将出任首相的安倍晋三以及其他日本政界有关重要人物出席了欢迎中方代表团的招待会并致辞。论坛签署合作项目5个。在专题论坛上,中日双方代表围绕节能政策法规、节能服务产业、钢铁、建材、可再生能源、汽车等6个题目进行了深入探讨。双方参加论坛代表800多人,其中中方近300人、日方500多人。
  
  第二届论坛于2007年9月在北京举行。论坛包括主论坛、分论坛、技术交流会以及考察活动四部分。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曾培炎出席开幕式并作重要讲话,在开幕式前会见了部分日方代表。在主论坛上,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马凯、商务部副部长魏建国和日本经产省大臣甘利明作了主旨发言,建设部、沈阳市人民政府、日中经济协会、日本经产省资源能源厅、中日节能环保商务示范项目推进委员会等部门负责人作了大会发言。论坛签署合作项目10个。双方参加论坛代表近1000人,其中中方450人、日方550人。在分论坛上,中日双方代表围绕电力、汽车、钢铁、电机和变压器、环保、节能政策、建筑节能以及中日长期贸易协议等8个题目进行了交流。
  
  第三届论坛于2008年11月在日本东京举行。论坛包括主论坛、分论坛和企业考察三部分。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解振华、商务部副部长蒋耀平、驻日大使崔天凯,日本经产省大臣二阶俊博、环境省副大臣吉野正芳、日中经济协会会长张富士夫出席主论坛并发表了演讲。双方参加主论坛代表1050多人,其中中方250人,日方800多人。论坛签订合作项目19个。同期日方还举办了小型展览会。在分论坛上,中日双方代表围绕化工行业节能、循环经济、节油节电和节能诊断、海水淡化和水处理、发电能效、节能汽车、城市污泥处理等7个题目进行了深入探讨。中方代表团在日方安排下,分11条考察路线,在东京、大阪、神户、北海道等地考察了40余家企业和工业园。
  
  第四届论坛于2009年11月在北京举行。论坛包括主论坛、分论坛、考察活动三部分。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出席开幕式并致辞,期间还会见了日方部分代表。在主论坛上,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解振华、日本经产省大臣直岛正行作了主旨发言,商务部副部长陈健、财政部副部长张少春、环保部副部长李干杰、日中经济协会副会长三村明夫、日本经产省资源能源厅长官石田彻、日中节能环保商务示范项目推进委员会副会长南直哉作了大会发言。论坛签署合作项目42个。双方参加论坛代表近1000人,其中中方440人、日方560人。在分论坛上,中日两国代表围绕领跑者制度、循环经济、海水淡化和水处理、汽车、发电和煤炭、化学、中日长贸等7个议题就政策、技术等进行了深入交流,探讨了合作的方式和途径。论坛举办前,日方组成8个考察团赴我国9个城市进行了商务和技术考察。
  
  第五届论坛于2010年10月在日本东京举行。论坛包括主论坛、分论坛和企业考察三部分。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张晓强、商务部副部长蒋耀平、日本经济产业大臣大?章宏、日本环境大臣近藤昭一、中国驻日大使程永华等出席了开幕式。中日两国官员、专家、企业家1200多人参加了论坛,签署了包括资源循环与低碳技术城市示范、智能交通信息系统、燃煤电厂节能诊断、城市垃圾污水零排放技术研发等在内的44个合作项目。论坛围绕半导体照明和建筑节能、循环经济、垃圾污水处理、汽车、低碳(碳捕捉和封存)、能源、中小企业节能、中日长贸等8个议题进行了研讨交流。中方代表团在日方安排下,分9条考察路线对日本有关企业进行了考察。往届中日节能环保综合论坛现场。
  

“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可以联系本站!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